2025中国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CAMT论坛(MetroTrans 2025)于9月18日至21日在青岛盛大举办,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主办,以“创新破局 迈向城轨发展新阶段”为主题,汇聚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围绕城轨交通智能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等关键议题深入探讨,设置8万平方米展示空间,吸引300余家国内外龙头企业竞相参展。西安交通工程学院作为城轨教育领域的重要力量,以高规格配置全面参与,由省政府督导专员、党委书记李萍,副校长石广田等领导带队,交通运输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土木与铁道工程学院、通信与人工智能学院、现代技术学院多单位协同联动,通过参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技成果专区、展位展示、师生研学等多元形式深度融入。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各学院依托学科优势,以“专业特色+技术焦点”为路径,在2025城轨展上呈现差异化实践成果,构建起覆盖工程技术、智能装备、教育科普的全链条参展格局。
李萍带队土木与铁道工程学院师生,重点参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技成果专区,围绕新型轨道结构与抗震减振技术两大核心领域开展调研。学院团队针对无砟轨道无缝化施工技术、弹性支承块轨道减振方案等工程难题,与展区企业深入交流技术标准与应用案例。
交通运输学院教师团队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分论坛,聚焦智能运维技术与绿色低碳发展两大主题。针对城轨交通运营效率提升、能耗优化等行业痛点,团队与企业专家开展专题研讨。作为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的重要实践,参与教师将论坛获取的“AI辅助决策系统”“氢能源列车应用案例”等前沿内容转化为教学资源,融入课堂教学。
通信与人工智能学院团队聚焦通信与智能感知展区,将5G-R车地通信低时延技术与智能视频分析系统作为核心突破方向。在华为城轨智能通信展台,团队就5G-R网络切片技术在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与企业工程师开展深度研讨。
现代技术学院师生聚焦城轨数字孪生与智能实训展区,将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优化与数字孪生运维平台应用作为核心研学方向。团队参观了展区内的“城轨站务虚拟实训舱”,并围绕城轨装备国产化、智能化运维、低空经济与轨道场景融合等核心议题展开学习。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以实践育人体系为核心,通过“沉浸式体验-认知转变-职业认同”的递进式培养路径,有效促进学生专业成长。在2025城轨展现场,研学学生通过近距离观察城轨交通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成果,实现了理论知识与行业实践的深度融合。
石广田在展会平行论坛发表《创新“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赋能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培养》专题报告,系统阐述学校人才培养战略。报告提出的“双师双能”模型,通过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协同联动,培育兼具教学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构建起“理论教学+工程实践+技术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
在实践路径上,学校将实施校企双主体协同培育策略:一是建立企业导师选聘机制,重点引进轨道交通龙头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设计与实践指导;二是推进教师企业实践常态化,要求专业教师每三年累计6个月以上企业挂职经历,将行业新技术转化为教学资源;三是优化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将技术服务、专利转化等实践成果纳入职称评审指标,设立“双能教师专项津贴”。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将优化培养方案,增设“城轨智能装备”“新能源轨道车辆”等特色课程;科研方向上,聚焦前沿技术,计划联合企业开发模块化、低成本、智能化的低运能轨道装备;校企协同层面,通过组织实践活动、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园等方式,深化产教融合与双创教育。
面对城轨交通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将以产学研融合为核心深化教育创新。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将优化培养方案,增设“城轨智能装备”“新能源轨道车辆”等特色课程;科研方向上,聚焦前沿技术,计划联合企业开发模块化、低成本、智能化的低运能轨道装备;校企协同层面,通过组织实践活动、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园等方式,深化产教融合与双创教育。
李萍在总结参展成果时指出:“城轨教育必须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学校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西交院’力量。
北京展公众号